- 索 引 号:4311230009/2025-00289 分 类:
-
发文机关:
双牌县工业集中区管委会 发文日期:2025-09-02 15:13 - 名称:
双牌工业集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解读 - 文号:
双牌工业集中区“十四五”发展规划解读
双牌工业集中区 “十四五” 发展规划解读《双牌工业集中区 “十四五” 发展规划》是双牌工业集中区未来五年(2021-2025 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围绕 “绿色园区、五好园区、百亿园区” 目标,从多维度系统规划了集中区的发展路径,以下从核心内容、亮点特色、实施保障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规划核心内容:从基础到目标的全面布局
(一)发展基础:优势与短板并存
1. 区位与资源优势显著
地理位置关键:双牌县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中腹,是永州南北咽喉,207 国道、永连公路、洛湛铁路、二广高速贯穿南北,双牌至零陵一级公路助力融入永州中心城区 “半小时经济圈”,驱车至长株潭城市群、珠三角沿海城市、桂林等均在 4 小时内,是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节点。
资源禀赋突出:森林覆盖率近 80%,活立木蓄积量达 620 万立方米,楠竹面积 30 万亩,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库试点县;水能储量达 42 万千瓦,水电装机总容量超 35 万千瓦,风能储量初步预计达 80 万千瓦,还有天子山抽水蓄能电站等潜在能源项目,同时拥有虎爪姜、雪莲果、婆婆茶等特色种养资源及丰富旅游资源。
2.产业与经济基础扎实
截至 2020 年底,集中区拥有企业 71 家,规模工业企业 56 家,高新技术企业 8 家,全年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 83.37 亿元,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79.87 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 23.56 亿元,已形成 “一主一特” 产业发展格局(主导产业为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特色产业为新材料新能源)。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四纵五横” 路网框架基本成形,日处理 1 万吨污水处理厂、110 千伏及 35 千伏变电站等建成投用,标准厂房建设累计达 30 余万平方米。
3.现存问题亟待突破
经济实力与产业集聚不足:园区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竹木加工产业占比高,整体产业层次低;入驻企业数量少,缺乏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无产值超 10 亿元的龙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配套与要素保障滞后:生产配套上,路网、管网、电力容量、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平台不足;生活配套上,娱乐休闲、运动场所、高管及员工住宿等设施短缺。同时,建设资金缺口大、企业融资难、土地和厂房供应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科技创新资源短缺等要素问题制约发展。
招商与区域竞争压力大:沿海产业转移势头减缓,招商难度加大;专业招商人才缺乏,招商方式单一,高质量项目引进难;周边县区产业同构现象突出,区域竞争激烈。
(二)发展目标:多维度量化指标
经济增长目标:到 2025 年,工业总产值超 150 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达 13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超 108 亿元,财税收入达 2.6 亿元以上,招商引资总投资达 40 亿元。
产业发展目标:主导产业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产值突破 75 亿元,特色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值达 40 亿元;引进和培育规模以上企业 30 家以上、年产值过亿元企业 10 家以上、上市公司 3 家以上,形成 2-3 家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
创新与生态目标:高新技术企业达 15 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 80 亿元,全社会研发(R&D)经费支出 5 亿元以上;污水处理率达 100%,主要污染物排放消减率累计下降 10%,空气质量达标率 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95%,创建绿色园区、五好园区。
(三)空间与产业规划:精准定位与布局
1、空间布局:“一城两轴三园”
“一城”:双牌工业新城,位于城北新区,打造以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新材料新能源为特色的生态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多个产业园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两轴”:双牌大道纵向发展轴和工业大道横向发展轴,引导电子商务、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等新型产业入驻,打造转型创新发展新经济增长带。
“三园”:核心工业园(发展中医药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竹产业科技园(建设竹木产业集聚链,生产高端竹制品)、河东科技园(引进液氧液氮等项目,加速新区开发),规划控制总面积 199.14 公顷,其中工业用地 131.41 公顷,占比 65.99%。
2、产业规划:“一主一特一新兴”
竹木精深加工:依托竹产业科技园,扩建竹、木板材生产线,新建竹纤维重竹板、竹家具等生产线,目标 2025 年产值突破 30 亿元,打造 “中国竹乡”。
生物医药:培育华茂生物、德普瑞等现有企业,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功能性成分提取分离生产线,开发保健品、化妆品等,形成生物制药产业集群。林产化工与绿色食品加工:发展松香、松脂、香料香精等林产化工产品,以及竹笋、茶叶、虎爪姜等绿色食品深加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优质食品供应基地。
特色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依托昊利科技、麦克斯新能源等企业,发展锂电池材料、聚碳酸脂光学薄膜、液氧液氮等产业,建设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产业园;推动南岭民爆等企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升级民爆产品及配套产品。
新兴产业(现代物流与数字经济):建设双牌尚农物流园、电商物流产业基地等,完善物流体系;发展数字经济云产业,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目标 2025 年数字经济云产业营业额突破 20 亿元。
二、规划亮点特色:差异化与可持续发展并重
(一)紧扣政策导向,借力战略机遇
深度对接国家中部地区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及湖南省 “三高四新” 战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等政策,结合永州市 “三区两城”“一核两轴三圈” 规划,明确双牌工业集中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定位,承接特色轻工加工贸易、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打造湘粤桂省际区域枢纽相关产业载体。
(二)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环境准入:依据《湖南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等文件,禁止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及排放重金属企业入园,优先引进低消耗、少污染、可循环企业。
完善环保措施:推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建设,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完善污水处理、废气和固废处置设施,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三)产城融合,提升综合功能
推动园区从单一生产功能向城市综合功能转型,完善 “五网”(路网、电网、信息网、生活网、给排水网)建设,加强标准厂房、仓储物流、公交、学校、医院、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建设;打造新型智慧园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管理服务融合,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实施保障:多举措确保规划落地
(一)组织与机制保障
成立规划实施工作专班及产业链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定期会商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工业集中度、产业集聚度等纳入考核,建立项目评估制度,实行环境影响评价一票否决制。
(二)要素保障
资金保障: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专项债券,引导银行信贷投入,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产业基金运作,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人才保障:制定重点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人才培训基地。
土地保障:优化用地布局,争取用地指标,支持园区调区扩区,推行 “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标准地 + 承诺制” 等供地模式,清理闲置土地。
(三)招商与项目支撑
招商升级:组建专业化招商队伍,创新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委托代理招商等模式,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开展精准招商;建立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提高项目落地率。
项目储备:围绕补链、强链、延链,策划储备重大项目,建立项目库,实行滚动开发、动态更新;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建立重点项目绿色通道。
《双牌工业集中区 “十四五” 发展规划》立足双牌实际,明确了集中区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推进绿色低碳、完善配套设施等举措,将推动集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双牌县工业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和区域产业承接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