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11230009/2025-00361 分 类:
-
发文机关:
泷泊镇 发文日期:2025-08-28 09:52 - 名称:
双牌县泷泊镇“十四五”规划解读 - 文号:
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泷泊镇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依托“国际慢城”品牌、推动产业升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机遇期。本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县委、县政府发展部署,立足泷泊镇资源禀赋(如潇水生态、特色农业、文旅潜力)与发展短板(如基础设施、村集体经济、干部队伍结构),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既是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施工图”,也是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承诺书”。
二、核心目标与发展定位解读
规划提出“国际慢城、产业强镇、生态美镇、幸福家园”四大定位,本质是围绕“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两大核心:
国际慢城:并非“慢发展”,而是以“慢生活”理念推动文旅融合,将“全国第15个、湖南首个”的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差异化发展标签;
产业强镇:摒弃“大而全”,聚焦“农业特色化、工业绿色化、文旅品牌化”,如沙背甸芋头出口、风电项目落地、青龙岩4A创建,均是立足资源的精准布局;
生态美镇:以“美丽河湖”“河长制样板”为抓手,将生态保护融入产业发展(如尾水治理、禁捕退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幸福家园:通过完善医疗、教育、民生保障,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镇居民。
三、重点任务亮点解读
(一)产业发展:从“单一农业”到“三产融合”
规划打破传统农业乡镇局限,构建“农业筑基、工业赋能、文旅增色”的产业体系:
农业上,不只是“种好地”,更注重“创品牌、拓市场”,如牙山羊肉获央视推介、沙背甸芋头出口东南亚,体现“精品农业”思维;
工业上,聚焦“清洁能源”与“新材料”,6个风电项目与河东新材料园区建设,既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又能带动就业与税收;
文旅上,以“国际慢城”为核心,串联青龙岩、霞灯氟泉等资源,打造“可玩、可住、可消费”的文旅产业链,破解乡村“空心化”问题。
(二)项目建设:从“被动承接”到“主动攻坚”
零道高速、潇水二桥等重大项目,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发展引擎”:
零道高速贯通后,泷泊镇将融入区域高速路网,降低物流成本、吸引外来投资;
风电项目全部投产后,既能贡献清洁能源,又能通过“风电+旅游”(如风电观光)拓展增收渠道;
潇水二桥、江尚公路扩宽,将解决“河东-河西”交通瓶颈,带动河东片区文旅与产业发展。
(三)乡村振兴:从“防返贫”到“促振兴”
规划将“巩固衔接”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同时推动“治理+产业”双提升:
防返贫监测不只是“给钱给物”,更注重“内生动力”,如通过就业帮扶让脱贫群众“能致富、稳得住”;
陈规陋习整治与村规民约修订,是从“物质振兴”向“文化振兴”延伸,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安置点提质改造,不仅改善居住环境,更能通过完善配套(如便民服务、文化设施)增强群众归属感。
(四)民生保障:从“全覆盖”到“提质量”
民生工作不再满足“有没有”,更追求“好不好”:
卫生健康方面,“规范化乡村卫生室”全覆盖解决“看病远”,疫苗高接种率守护“健康线”;
便民服务方面,“最多跑一次”改革减少群众办事成本,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教育文化方面,从“改善办学条件”到“提升教育质量”,从“建文化中心”到“办群众活动”,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四、实施保障与群众参与
规划落地离不开“组织、要素、监督”三大保障:
组织上,通过“领导小组+分工负责”确保责任到人,避免“纸上规划”;
要素上,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向内优化资源配置,为项目落地“铺路”;
监督上,动态监测评估+群众监督,确保规划不偏离、不走样。
同时,规划多处体现“群众参与”理念,如产业发展征求群众意见、乡村治理修订村规民约、文旅活动吸引群众参与,真正让规划成为“全镇人民共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