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财政信息
分享到:
    • 索  引 号:4311230009/2025-27661 分       类:
    • 发文机关:双牌县财政局 发文日期:2025-06-19 08:51
    • 名称:双牌县2025年财政预算公开
    • 文号:
    双牌县2025年财政预算公开

    双牌县2025年财政预算公开

    目     录    

      第一部分 预算报告     

    一、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情况

    (一)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三)政府性债务化解情况

    (四)财政工作主要亮点

    二、2025年政府全口径预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五)部门预算

    (六)政府性债务化解计划安排

    三、20245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第二部分 预算草案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3、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

    4、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5、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预算表

    6、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表

    7、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项目表

    8、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地区表

    9、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10、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

    11、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12、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

    13、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14、本级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预算表

    15、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项目表

    16、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地区表

    17、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1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

    19、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

    20、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

    21、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

    2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表

        2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表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一、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二、举借政府债务情况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四、2025年双牌县县级“三公”经费预算

     第一部分 预算报告

    一、2024年全县财政预算执行及财政工作情况

    2024年,面对减税降费、宏观经济下行、刚性支出快速增长等系列不利因素的严重挑战,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财政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实施财源建设、财税改革、财政管理、风险管控“四大攻坚”,全力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确保了预算执行平稳有序,稳中向好。

    (一)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财政总收入合计320561万元, 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3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23569万元,债券转贷收入38094万元,调入资金44060万元,上年结余45368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64万元;财政总支出合计32056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044万元,债务还本支出39510万元,上解支出3303万元,上级专项补助结转下年支出46188万元,调出资金450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为零。

    2.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29883万元, 其中:县本级收入2961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344万元,债券转贷收入71100万元,上年结余5641万元,调入资金9187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129700万元,其中:本年支出78736万元,调出资金4662万元,债务转贷支出35090万元,上解支出56万元,上级专项补助结转下年支出11156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83万元。

    3.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7612万元,其中:保险基金收入12547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4630万元,利息收入42万元,转移性收入76万元,其他收入31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23036万元,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2984万元,转移性支出42万元,其他支出10万元。收支相抵,当年结余4576万元,加上年累计结余16230万元,年终滚存结余20806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合计40808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070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3万元,上年结转7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合计40706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支出0万元,调出资金40706万元。收支相抵,累计结余102万元。

    (二)部门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共编制部门预算161个单位,各部门当年总收入188647万元,为预算183283万元的102.9%;各部门总支出188647万元,为预算183283万元的102.9%。收支两抵持平。

    (三)政府性债务化解情况

    2024年,全县共化解政府性债务之和 建议修改为 9.4亿元,其中:政府债务化解5.21亿元,隐性债务化解4.13亿元,关注类债务化解0.06亿元,累计完成上报中央化债任务的118.1%。

    (四)财政工作主要亮点

    1.开源节流促发展,筑牢经济增长基石​

    (1)财源建设量质齐升。一是积极落实财政惠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引进企业17家,培育骨干税源企业41家,及时兑现涉企奖补资金,落实市场主体减税降费1.2亿元;二是优化财政金融协同机制,简化农信担保、“政银担”贷款操作流程,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以企业增效带动财政增收;三是制定出台泷兴集团市场化转型和泷旅集团改革总体方案,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激发国企内生动力;四是扎实开展国有资产资源和财政存量资金清查处置工作,盘活国有“三资”总价值 7.24亿元,入库收益7.06亿元;五是健全收入征管激励机制,出台23项征管措施,深挖增收潜力。2024年,全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3亿元,同比增长0.52%。全口径税收收入增速1.51%,位列全市第一。

    (2)跑项争资成绩斐然。精准把握国家宏观财政政策,强化部门协同,精心谋划储备项目,全年争取上级各项财政补助资金20.71亿元,完成年初计划20.61亿元的100.48%。其中,财政部门争资11.76亿元,占全县到位资金的56.8%,创历史新高。全县综合财力从2021年的23.52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1.32亿元,增幅达33.16%,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支撑。

    2.严格监管提质效,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1)严格支出管理。一是创新财政预算编制方式,遵循“降、压、清、统、保”五大原则,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等非生产性支出9600万元,推动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成为习惯和常态;二是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加强各单位县批资金管理,减少新增预算支出;三是修订完善差旅费等管理制度,降低支出标准,杜绝铺张浪费现象;四是统筹整合部门专项资金、跨部门资金及预算单位资金,集中财力保“三保”、防风险。

    (2)强化财政评审。以厉行节约为宗旨,严把财政投资评审关,全年完成预算评审项目613个,审减资金13504.84万元,综合审减率15.66%,完成结算评审项目390个,审减资金4264.79万元,综合审减率20.09%。通过精准评审,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用在刀刃上,实现了“小资金撬动大民生”的目标。

    3.防控风险保稳定,守牢财政安全底线​

    (1)严控新债。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审批制度,强化项目预决算评审,严控项目建设成本,杜绝超越县本级财政承受能力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从源头上防范债务风险。

    (2)全力化债。强化工作调度,实行“一债一策”精准化债。2024年,全县化解政府隐性债务4.14亿元,完成年度化债计划的138.42%;化解关注类债务0.0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98%。累计化解政府隐性债务20.97亿元,超额完成上报中央化债任务18.1个百分点,超省财政厅序时化债进度5.8个百分点。截止2024年底,按财政部新办法测算,我县综合债务率为157%,处于第三档(风险提示区),确保了债务风险可防可控。

    4.改革创新显担当,激发财政发展活力

    (1)深化财政改革。出台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意见,精准摸排改革事项,稳步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打破基数依赖,实现部门预算“能增能减”。建立财审联动机制,突出抓好重大政策落实、重点项目支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2)赋能乡村振兴。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衔接资金7622万元,创新涉农资金整合方式,集中财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农口专项资金23427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荣获省财政厅农财工作绩效考核二等奖。

    (3)促进事业发展。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民生领域支出。2024年,全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2.70亿元,同比增长4.66%,其中“三保”支出完成9.89亿元,占比43.55%。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保障持续加强,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财政工作仍存在诸多困难与不足: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二是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升级偏低,税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新兴财源规模不大,财政增收动能不足;三是刚性支出大幅增长,收支缺口持续扩大,资金保障压力剧增,财政运行紧平衡特征明显;四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社会资本仍不活跃,土地等存量资产盘活处置难度加大,财政统筹资源能力受限。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紧扣中心大局,创新工作思路,精准施策、靶向发力,努力加以解决,推动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2025年政府全口径预算(草案)

    2025年是“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全县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省市财政工作会议以及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破立并举,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构建“有保有压、突出重点、统筹有力、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机制,提升财政管理科学性、预算安排精准性、风险防控有效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零为基”原则。强化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打破基数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以零为基点,从实际需要出发,逐项审核各项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其开支标准、支出金额,结合部门职责、实际需求与财力可能,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年度财政预算。

    2.坚持“以事定钱”原则。建立大事要事清单保障制度,做到“钱随事走”,统筹各类财政资源,让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合理安排支出顺序。

    3.坚持“以效促用”原则。将绩效管理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闭环系统,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4.坚持全口径预算编制原则。强化全口径预算管理,将全县所有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预算一个盘子”,实现四本预算“统编、统管、统筹”。持续推进专项资金、跨部门资金和单位资金深度统筹,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5.坚持五级优先顺序安排原则。严格按照以下五级优先顺序安排支出预算:“三保”支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年度大事要事保障清单事项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其他支出。前序支出未足额保障的,不得安排后序支出。

    依据上述基本原则,2025年政府全口径预算(草案)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安排情况。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6.9亿元,较上年6.63亿元增加0.27亿元,同比增长4.07%,其中:地方税收拟安排4.6亿元,较上年4.45亿元增加0.15亿元,同比增长3.28%;非税收入拟安排2.3亿元,较上年2.18亿元增加0.12亿元,同比增长5.68%。

    2.支出安排情况。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含上解支出及还本支出)拟安排22.53亿元,其中本级支出拟安排15.53亿元,上级补助专项支出7亿元。本级支出具体分六大块安排:

    (1)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拟安排66192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42.62%,比上年支出57055万元,增加9137万元,增长16.01%。主要增支方面:一是在职人员从2024年7月起进行了普调,增加预算支出4000万元;二是上级“三登合一”、“三险合一”的要求,将单位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缴费纳入了财政保障,增加预算支出495万元;三是将退休人员生活补助、人中两院养老保险补助及国有林场在职人员工资及退休人员补差等从专项经费调整到人员福利支出,增加预算支出工资4642万元。

    (2)基本民生支出。拟安排17483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11.26%,比上年18090万元减少607万元,下降3.36%(主要原因是部分民生配套政策调整)。

    (3)单位运转经费。拟安排5143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3.31%,比上年3773万元增加1370万元,增长36.31%。具体保障标准:公安系统人均2.5万元、乡镇及其他县直单位人均1.5万元。

    (4)政府债务及隐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拟安排12842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8.27%,其中:政府债务及隐性债务还本支出7885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的5.08%。全县政府债务付息支出拟安排4957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3.19%,比上年5737万元减少780万元,下降13.6%。

    (5)政府集中掌握大事要事专项资金。拟安排49033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31.57%,比上年60152万元(同口径)减少11119万元,下降18.48%。

    (6)各部门一般性事业发展支出。拟安排4594万元,占本级安排支出2.96%,比上年5603万元,减少1009万元,下降18.01%。

    具体分科目安排情况(详见附表五)。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587万元;国防支出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0207万元;教育支出34608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65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80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12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297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82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5297万元;农林水支出5218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807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248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69万元;金融支出6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55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53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83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2316万元;总预备费227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4957万元。

    3.财政收支平衡情况。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拟安排6.9亿元,上级补助收入11.65亿元,调入资金3.68亿元,上年结转收入4.62亿元,收入总计26.85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拟安排21.98亿元,预计上解支出0.3亿元,债务还本支出0.25亿元,调出资金0.28亿元,支出总计为22.81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4.04亿元(均为上级专项资金结转下年)。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情况

    本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拟安排26000万元,较上年完成29611万元减少3611万元,其中:(1)土地出让收入拟安排21550万元,较上年19338万元增加2212万元;(2)专项债收益上缴4000万元,较上年减少6000万元;(3)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150万元;(4)污水处理费3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情况

    本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拟安排30776万元。其中: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17656万元,其中:征地、拆迁补偿、土地报批费用2292万元;支农各项支出(含春节重点项目支出)2000万元(支农各项支出今年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的7%或纯收入的45%安排);专项债务付息支出2874万元;土地出让、储备业务费200万元;专项债券发行前期费用250万元;其他不可预见土地出让支出100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0万元。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320万元。其中:城市公用设施建设15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35万元;红线图绘制、规划设计费20万元;征收单位管理经费15万元。

    (3)污水处理费支出30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购买服务支出300万元。

    (4)专项债务付息支出4000万元(从上缴的专项债券收益中列支)。

    (5)上级补助政府性基金支出8500万元。其中:农林水支出5000万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安排的支出3000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500万元。

    3.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上年累计结余11339万元(含上级专项资金结转11156元),本年收入26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5000万元,调入资金2874万元,收入合计45213万元;本年支出30736万元,上解支出40万元,调出资金6781万元,支出合计37557万元;收支相抵,累计结余为7656万元(上级专项资金结转下年7656万元)(详见附表六)。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安排情况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拟安排28559万元,较上年完成27612万元增加947万元。

    (1)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本年收入预算18951万元,其中:当期征缴收入9675万元,上级财政补助收入1486万元,本级养老金发放缺口补助7714万元。

    (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预算。本年收入预算9608万元,其中:个人缴费3600万元;财政补贴收入5640万元;利息收入26万元;转移收入22万元;其它收入320万元。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情况

    本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拟安排24382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安排1860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支出预算安排5782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情况

    上年末基金结存20806万元,本年预算收入28559万元,本年预算支出24382元,本年收支结余417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为24983万元(详见附表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情况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拟安排30000万元,较上年完成40706万元减少10706万元。

    2.国有资本经营支出安排情况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拟安排102万元,其中: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处理102万元(上级专项资金安排)。

    3.国有资本经营收支平衡情况

    2024年上年结转为10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3万元,当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30000万元,收入合计30125万元;本年国有资本经营合计支出102万元(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处理102万元),调出资金30000万元。收支两抵,结转下年23万元(详见附表八)。

    (五)部门预算

    2025年,全县部门预算单位共159个,部门预算总收入19825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拨款(补助)收入195366万元(人员经费64007万元、单位运转经费5073万元、业务及专项经费40056万元、非税收入及资产处置安排经费1623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0000万元),事业收入2888万元;部门预算总支出19825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69080万元,项目支出129174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为零(详见附表九)。

    (六)政府性债务化解计划安排

    1.债务还本支出。2025年计划化解政府性债务54429.19万元,其中:政府债券还本24543.14万元;隐性债务还本29886.05万元。

    2.债务付息支出。2025年计划支付债务利息11915.5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支付利息11750.2万元,应急救灾贷款付息165.3万元。

    三、2025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

    (一)以财源建设为根基,激活财政发展新动能

    1. 精准培育税源,夯实增收基本盘。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常态化服务机制,定期走访调研,精准破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堵点难点,稳固现有重点税源;聚焦县域主导产业发展方向,严格落实招商引资财政激励政策,吸引优质企业落户双牌;加大对竹木产业、生态文化旅游、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年产值超亿元的财源支柱企业。紧跟“十五五”规划,重点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新兴产业,推动总部经济向实体经济转型,打造新的财源增长点。

    2. 深挖征管潜力,筑牢收入防护网。健全“目标考核+动态督导”的收入征管激励约束机制,压紧压实各级各部门组织收入责任,将征管质效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国有“三资”清理盘活专项行动,通过市场化处置闲置资产,充分利用国家土储专项债政策,收储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拓宽财政增收多元化渠道。深化税费精诚共治,强化税务、财政、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共享,构建“源头管控—过程跟踪—风险预警”全链条征管体系。聚焦房地产、建筑安装、重点税源企业等关键领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税源动态监控,靶向堵塞征管漏洞,确保财政收入“颗粒归仓”。

    (二)以零基预算为引擎,构建财政管理新体系

    1.纵深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依赖”传统思维,建立“以钱定事、量力而行” 的预算编制新机制,对专项资金、跨部门项目资金和单位自有资金实施全口径统筹管理。采用“项目库动态管理+绩效目标前置审核”模式,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精准度,实现财政资源与发展需求的最优匹配。

    2.持续强化预算刚性约束。构建“智能监控+动态预警+闭环整改”的预算执行监管体系,运用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财政资金流向,对支出进度滞后的项目实施预警管理,倒逼项目单位加快执行进度。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财政预算,除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外,原则上不再追加预算,确需调整的事项需履行“一事一议”合规性审查程序,切实维护预算法定权威性。

    (三)以风险防范为底线,筑牢财政安全新屏障

    1.严控债务风险。完善“监测评估—预警处置—责任追究”全口径债务管理闭环机制,动态监测债务总额、结构和偿债能力等核心指标,确保债务规模合理可控。严格执行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规范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建立多元化偿债资金筹措机制,通过盘活国有“三资”、争取低成本再融资、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等方式,确保到期债务本息按时足额偿还。探索“债务置换+项目收益平衡”风险缓释新路径,努力降低债务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2.严格资金监管。深化财审联动、财评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事前绩效评估—事中动态监控—事后跟踪问效”的全周期监管链条,对财政资金使用、预算执行和国有资产管理开展“拉网式”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截留挪用、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等违规行为。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绩效管理闭环体系,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直接挂钩,推行“低效无效资金削减—高效项目倾斜”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以跑项争资为抓手,拓展财力保障新空间

    1. 加强政策研究。组建政策研究团队,建立国家和省级财政政策动态跟踪机制,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两重两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精准把握超长期国债、专项债券、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向与申报要求。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的常态化沟通对接,通过定期汇报工作进展情况、邀请实地调研指导等方式,争取政策解读“先手权”和项目评审“话语权”,为跑项争资奠定坚实基础。

    2.精准谋划项目。聚焦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十五五”规划重点任务,谋划储备一批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前期工作成熟的优质项目,建立动态项目库。推行“项目管家”服务模式,从项目策划、规划编制到评审答辩实施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力争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同比增长10%,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财力支撑。

    第二部分 预算草案(具体见附表)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3、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表

    4、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算表

    5、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预算表

    6、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预算表

    7、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项目表

    8、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地区表

    9、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情况表

    10、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

    11、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12、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

    13、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

    14、本级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预算表

    15、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项目表

    16、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对下级的转移支付预算分地区表

    17、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情况表

    18、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

    19、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

    20、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

    21、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

    2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表

        2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表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一、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情况

    2025年,我县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116558万元,比上年决算123569(下同)减少7001万元,下降5.67%。其中:

    (一)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2369万元,比上年2369万元减少403万元。其中:增值税税收返还1477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175万元;成品油税费改革税收返还630万元;其他税收返还87万元。

    (二)一般性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97392万元,比上年99979万元,减少2587万元,下降2.59%。其中:

    1.体制补助284万元,与上年持平;

    2.均衡性转移支付27331万元,与上年持平;

    3.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5218万元,与上年持平;

    4.结算补助1716万元,比上年减少7万元,下降0.41%;

    5.企业事业单位划转补助180万元,与上年持平;

    6.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收入107万元,比上年98万元,增加9万元,增长9.18%;

    7.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6984万元,与上年持平;

    8.固定数额补助5290万元,与上年持平;

    9.革命老区转移支付140万元,与上年持平;

    10.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转移支付收入7572万元,比上年7532万元,增加40万元,增长0.53%;

    11.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524万元,比上年518万元,增加6万元,增长1.16%。

    12.一般公共服务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30万元,比上年15万元,增加15万元,增长100%。

    13.公共安全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29万元,与上年持平;

    14.教育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8679万元,与上年持平;

    15.科学技术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4万元,与上年持平;

    1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460万元,与上年持平;

    17.社会保障和就业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989万元,比上年10636万元,减少647万元,下降6.08%;

    18.卫生健康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187万元,与上年持平;

    19.节能环保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739万元,比上年1672万元,增加67万元,增长4.01%;

    20.农林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9327万元,比上年9398万元,减少71万元,下降0.76%;

    21.交通运输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1103万元,比上年4765万元,减少3662万元,下降76.85%;

    22.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355万元,与上年持平;

    23.住房保障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6339万元,比上年4559万元,增加1780万元,增长39.04%;

    24.粮油物资储备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0万元,比上年117万元,减少117万元,下降100%。

    (三)专项转移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16797万元,比上年20818万元,减少4021万元,下降19.32%。其中:

    1.一般公共服务7万元,比上年218万元,减少211万元,下降96.79%;

    2.国防0万元,与上年持平;

    3.公共安全8万元,与上年持平;

    4.教育122万元,与上年持平;

    5.科学技术45万元,与上年持平;

    6.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91万元,与上年持平;

    7.社会保障和就业753万元,与上年持平;

    8.卫生健康163万元,比上年195万元,减少32万元,下降16.41%;

    9.节能环保3198万元,比上年7809万元,减少4611万元,下降59.05%;

    10.城乡社区0万元,比上年30万元,减少30万元,下降100%;

    11.农林水4016万元,比上年4143万元,减少127万元,下降3.07%;

    12.交通运输6662万元,比上年955万元,增加5707万元,增长597.59%;

    13.资源勘探信息等387万元,与上年持平;

    14.商业服务业等98万元,与上年持平;

    1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72万元,比上年197万元,减少125万元,下降63.45%;

    16.住房保障0万元,比上年4592万元,减少4592万元,下降100%;

    17.粮油物资储备252万元,与上年持平%;

    18.金融支出0万元,与上年持平;

    19.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923万元,与上年持平。

    二、举借政府债务情况

    (一)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余额情况

    2024年度,我县政府性债务限额43.48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9.609亿元,专项债务限额23.873亿元,均未超过债务限额。截止2024年底,政府法定债务42.87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9.52亿元,专项债务23.35亿元;隐性债务11.77亿元;关注类债务0.08亿元。综合债务率为158%,处于风险提示区(第三档)。

    (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情况

    2024年,省厅共下达我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84亿元(一般债券0.61亿元,外贷0.01亿元,专项债券6.22亿元),发行6.8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0.61亿元,专项债券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43亿元,用于项目建设3.79亿元。

    (三)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情况

    2024年,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债务单位自筹、再融资债券偿还三类债务本息9.97亿元。其中:本金8.23亿元(隐性债务2.99亿元,政府债务5.21亿元,关注类债务0.03亿元),利息1.71亿元(债券利息1.08亿元,隐性债务利息0.63亿元)。实际偿还三类债务本金9.41亿元,其中:隐性债务4.14亿元(含隐性债务置换2.43亿元),政府债务5.21亿元,关注类债务0.06亿元;支付债务利息1.75亿元(债券利息1.12亿元,隐性债务利息0.63亿元)。

    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及县委、县政府的安排,我县各预算单位均申报了2024年部门整体绩效及大部分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对2023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及较大额度专项资金支出开展了绩效自评,并提交了绩效评价报告,预算绩效理念逐步增强。聘请中介机构对7个单位进行了部门整体支出重点绩效评价,其中:良好4个、合格3个;对9项专项资金进行了重点绩效评价,其中:优秀5个、良好3个、合格1个(详见附表七),并将评价结果作为2025年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5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将覆盖全部财政性资金,计划要所有单位均进行整体绩效目标申报及专项资金目标申报,组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110个、专项资金绩效评价106项;组织开展部门整体支出重点绩效评价4个、专项资金重点绩效评价12项。

    四、2025年双牌县县级“三公”经费预算

    经双牌县财政局汇总,双牌县本级部门,包括县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使用当年公共财政拨款(包括公共财政经费拨款和纳入公共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安排的2025年“三公”经费预算为1014万元,比上年预算1840万元,减少826万元,下降44.89%。从结构来看,公务接待335万元,比上年预算1049万元,减少714万元,下降68.05%;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146万元及公务用车运行费593万元共739万元,比上年预算791万元,减少52万元,下降6.57%。“三公”经费预算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我县各部门历年来都一直严格落实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支出。

    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